“中美关系”、“贸易摩擦”无疑是年以及最近国际新闻领域最高频的关键词。虽然G20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双方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并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磋商,但美方针对中国及中国企业的遏制手段却仍未停手。今年5月份特朗普毫无征兆地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亿美元产品,增收进口关税到25%,两国关系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因素。
中美贸易摩擦跌宕起伏、热闹非凡,但大国之间的博弈(尤其是中美这两个一二号经济体)从来都不是表面上几百亿美元的利益争夺,而是关系到双方甚至全球未来的“国运之争”。本期文章将通过具体剖析摩擦背后的根源,以图帮助处于中美贸易摩擦阴影下的中国物流人看透其中的“醉翁之意”,从未来10年物流行业发展视角给出战略布局建议。
■以下为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来龙去脉
1、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手段
2、本次贸易摩擦发展演进过程
第二部分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剖析
1、中美历次贸易摩擦历史回顾
2、中美贸易摩擦的“醉翁之意”
3、对物流行业中远期战略制定的启示
第三部分中美贸易摩擦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1、摩擦对中美贸易额及结构的影响
2、中美贸易摩擦对物流行业具体影响
2.1总体影响
2.2对汽车物流行业的影响
2.3对3C物流行业的影响
2.4对以箱包为代表的跨境电商物流的影响
第四部分写在最后
■以下为正文:
/第一部分/
本次中美贸易摩擦来龙去脉
中美贸易摩擦,又称中美 ,也叫 。是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与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因贸易摩擦导致双方采用收取报复性关税等多重制裁措施(加征高额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实施贸易保障措施、增加非关税贸易壁垒、并以此要求对方国家开放市场、调整汇率、改变其他经济贸易*策)而导致的矛盾事件。
1.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手段
美国针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或贸易争端方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依照WTO规则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保障;
二是根据美国国内贸易法(主要是年贸易法案)实施各种调查:最著名且最广泛的是调查和制裁、超级、此外还有所谓、条款,主要是目的不同、针对的产业不同、实施的制裁措施不同。
2.本次贸易摩擦发展演进过程
年特朗普上任以来,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抛弃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等国际交往基本准则,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作出一系列不实指责,利用不断加征关税等手段进行经济恫吓,试图采取极限施压方法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中国。
面对美国主动挑衅的局面,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同美国开展多轮对话磋商,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作出了艰苦努力。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附:本次中美贸易摩擦进程表:
/第二部分/
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剖析
1.中美历次贸易摩擦历史回顾
中美作为国际第一、二大经济体,过去类似的贸易摩擦曾经不下数次。在三十年内,美方针对中国的调查曾经发生过6次,从结果上看所有调查均以中美谈判协商的方式获得解决。
2.中美贸易摩擦的“醉翁之意”
中美贸易摩擦跌宕起伏、热闹非凡,仿佛是“不懂事”的特朗普的“撒娇行为”与中国这个“懂事”的小弟的游戏。但大国之间的博弈(尤其是中美这两个一、二号经济体)从来都不是表面上几百亿美元的利益争夺,而是关系到双方甚至全球未来的“国运之变”。下文将通过逻辑分析,具体剖析摩擦背后的根源以及未来10年物流行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皆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崛起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增长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年)、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年)、积累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巨额外汇储备、进入世界强的中国公司超过家,同时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凭借后发优势及规模优势“弯道超车”,逐渐成为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规则改革或制订的重要参与者或主导者。
上文看到的中国发展奇迹,却对目前美国在冷战后构建的“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产生动摇。美国虽仍是“世界霸主”,但它也意识到与中国的直接正面冲突对于自己、双方及世界,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所以在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以及在南海的多次*事活动只是整体战略调整的一个“微小”组成部分,“试探中国的底线”是现阶段美国的实质目的,“与中国一起平分天下”可能是美国在测度中国实力后锚定的最优国家战略。但这个战略过程可能会持续反复并受到多方势力的制衡。
美国及特朗普的醉翁之意不完全在贸易
所以,就很容易看到,美国及特朗普*府多次出尔反尔的中美贸易摩擦,其“醉翁之意”不完全在于“贸易”,而是着眼于更长远的经济体系格局的构建。接下来本文将对特朗普上台后所推行的各项*策背后的逻辑加以梳理:
特朗普上台即废除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表明欧美开始割裂原有基于环太平洋地区的东西方物流及资本循环体系。
(1)美国开始着力构建大西洋两岸内部(美国-欧洲)经济循环体系
a.美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如美国*府7万亿人民币基建投入)和“扶持美国本土中低端生产能力”(如企业所得税降至15%、向进口的中低端产业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美元贬值以及退出巴黎协定等)两条路径促使全球中低端生产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如福耀玻璃和富士康),使美国重新成为中低端产业链生产基地;
b.欧美资本财团将资产转移至欧洲(如美国储备*金大规模运往德国),使之重新成为欧美乃至世界金融中心,并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使欧洲成为中高端产业链生产基地;
c.基础协议文件——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重启,使得大西洋欧美之间的贸易与资本投资没有障碍。
(2)中国开始以构建泛远东地区内部的(西部-东部)经济循环体系应对
a.中国通过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及沿长江向内陆中西部地区转移,打造以川渝地区为核心的中低端产业基地,并通过长江经济带(如关于依托*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通道(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打造物流与资本循环,使得以上三大经济区域成为中低端产业生产基地;
b.中国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以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为核心的高端新兴产业区(如中国制造发展规划),使得东部沿海经济带成为高端产业链生产基地;
c.基础协议文件——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使得中国与东盟及中东印巴等地区的贸易和资本无障碍。
3.对物流行业中远期战略制定的启示
对中国物流行业未来10-20年发展战略的启示:
目前中国物流行业尤其是国际物流领域,其基本网络是架构在现有“东亚(中国)与西方(欧美)之间的经济循环体系”之上的,未来产业经济格局的变化将很可能对现有业务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泛远东地区内部(西部-东部)经济循环体系的形成,中国内贸物流市场会进一步扩大,物流形态将从国际海运物流拓展到内陆铁路物流、从外贸服务延伸至内贸服务,产业经济格局的变换会催生出庞大的海公铁水等多式联运服务需求。
/第三部分/
中美贸易摩擦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1.对贸易量及结构的影响
尽管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且持续升级,但中美之间贸易体量规模不断增长,始终是大势所趋。本文认为,虽然摩擦会对中美贸易总额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两国之间“货物流动”的天然需求不会短时间内消失,我们判断在大西洋两岸内部(美国-欧洲)经济循环体系最终形成前,中美之间的货物流动线路仍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物流通道。
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1)-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2.3%;
(2)-年,中国对美国进口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0.9%。
近20年的中美进出口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是全球GDP最大的两个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关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步扩大,已从年的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
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看:在美国进口规模较大的产品中,对中国依赖相对较高的产品包括玩具、皮革、鞋、家具、陶瓷等类别。概括来说,中国对美国出口偏消费品,而美国对中国出口偏资本品和科技产品。中美之间较难在不损伤本国利益的情况下通过贸易争端或 来遏制对方,对于从事中美国际物流的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国出口物流企业,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