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汽湃观察北汽增持戴姆勒股份的背后,是 [复制链接]

1#

总编

张克环

编辑

董梦帆

作者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7月23日,北汽官宣入股戴姆勒成功;12月16日,再次传出北汽有意增持戴姆勒股份至9.9%的消息。

这两大消息之间,只间隔了天。

有人说,北汽的目的在于与吉利争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还有人说,戴姆勒已经成为北汽与吉利的“修罗场”。

在入股戴姆勒之后,吉利和戴姆勒达成了建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制造纯电动smart,以及进*共享出行领域的合作——高端出行“耀出行”预计将于年底前上线。

而与戴姆勒已经结缘逾二十年的北汽,在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了自己与戴姆勒的关系,其目的究竟是什么?

增持戴姆勒,

北汽绝不是“股市抄底”那么简单

北汽和戴姆勒的合作已长达21年。年,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让北汽间接和戴姆勒结下合资关系。而入股戴姆勒,也是北汽早已有的打算。早在年8月,在北京奔驰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就曾公开表示:“北汽正在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谈股份收购事宜,入股成功后,北汽集团将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之一。”

今年7月,北汽成功入股戴姆勒。目前,北汽控股持有戴姆勒5%的股份,其中包含2.48%的直接持股以及获得额外等同于2.52%股份投票权的权利。这一股份是在汇丰银行的协助下收购完成的。

事实上,戴姆勒集团在年席卷全球的车市寒潮中,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奔驰部门的利润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在年的息税前利润率预计将会降至3%至5%,远低于通常的8%至10%。今年下半年,戴姆勒多次宣布,将缩减产品线规模,同时计划裁员。

对于戴姆勒来说,这是变动巨大的一年。曾给奔驰带来无法磨灭印记的前任CEO蔡澈,在今年年中功成身退,而现任CEO康林松(OlaKallenius)仍然立足未稳。从全球范围来看,“柴油门”余波在持续困扰着戴姆勒;在中国,奔驰遭遇了巨大的信任危机——“引擎盖上哭”事件,给奔驰的品牌形象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全年销量来看,奔驰今年也很可能被宝马超越,丢掉稳坐多年的豪车销冠宝座。

在戴姆勒深陷泥潭之时,北汽的增持显然并不只是雪中送炭那么简单,更不只是因为戴姆勒近一年来股价下跌,而作出的“抄底”之举——对于北汽如此体量的汽车制造集团,必然有其更深层次的目的。

徐和谊和康松林亲自推动,

北汽增持已板上钉钉?

据外媒报道,北汽增持一事,由戴姆勒康林松与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进行直接接触。除了增持股比至9.9%之外,北汽还提出了进入戴姆勒监事会的可能性。相较之下,此前作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的吉利,却并没有在戴姆勒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被问及北汽是否会成为大股东时,戴姆勒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唐仕凯(HubertusTroska)的表态是暧昧的——“我们彼此喜欢。让我们看看事情是如何发展的。”

而回看当年,当吉利提出要入股戴姆勒时,德国人秉持的却是相对更冰冷的态度。当时,戴姆勒先是婉拒了吉利的要约收购,并表示不反对吉利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的方式入股。最终,吉利花费了90亿美元巨资持有了戴姆勒9.69%的股份。而与吉利相比,北汽的入股成本低了不少。

短短5个月后,北汽就再次提出增持戴姆勒股份,而且比吉利更激进地要求在戴姆勒内部的话语权。究竟是什么,让北汽如此“着急”?

与相对“佛系”的吉利不同,北汽与戴姆勒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与北京奔驰息息相关。

对于北汽来说,北京奔驰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两个月前,北汽刚刚重组了表现不佳的自主品牌,将燃油车品牌绅宝与一度成为全球销冠的北汽新能源合并,以全新的北京BEIJING品牌进行全新打造和运营;其余的合资品牌,北汽福田今年初卖掉了表现不佳的宝沃,北京现代虽然元气有所恢复,但仍未回到主流赛道。而北京奔驰,则贡献了北京汽车年度总收入的89.1%……

很显然,在北汽集团眼中,北京奔驰不容有失。来自内外的压力,自然让北汽集团如芒在背——一方面,是北京奔驰面对宝马和奥迪的围攻。宝马刚刚和长城启动光束汽车,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而上汽奥迪也在持续推进之中。在中国市场上,宝马和奥迪对北京奔驰持围攻之势。

另一方面,在合资车企股比限制放开之后,正如同宝马增持华晨宝马一样,戴姆勒从未放弃增持北京奔驰的想法。去年年底,就曾传出戴姆勒有意增持北京奔驰所占股比,从49%提升到65%的传闻;今年3月,路透社也报道,戴姆勒请求高盛帮助其探索增持北汽和北京奔驰的股份。

北汽与吉利,

为何不能共同“话事”戴姆勒?

在北汽入股和增持戴姆勒时,一种论调是,北汽是为了防范来自吉利的冲击。

吉利汽车于年年初收购了戴姆勒9.69%的股权,一举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这或许也让北汽集团感到了危机——正如一汽与上汽在与奥迪的合作中产生的摩擦类似,一个与吉利走得更近的戴姆勒,显然并不符合北汽集团的利益。而北汽增持戴姆勒,一方面加深与戴姆勒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间接增加对北京奔驰的控制权,以防止戴姆勒效仿宝马,在利益面前做出兔死狗烹之举。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北汽与吉利之间,或许并没有那么强的竞争,相反更多的是合作。

年,吉利参与重组北汽的消息一度在汽车行业内吵得沸沸扬扬,即便双方联合发了一纸声明,即便徐和谊直接斥责胡说八道,也并没有平息——同样在年,奇瑞尹同跃刚刚义正辞严来了一句“胡说八道”,紧接着奇瑞重组的消息就被确认;面对宝马将提升华晨宝马股比的消息,时任华晨董事长祁玉民当初也是一句“胡说八道”,但仅仅过了几个月就被打脸。

汽车行业的“胡说八道”,大多数最终被证实是“确有其事”。

更让人遐想连篇的是,当年北汽与吉利同时辟谣,竟然还采取了“联合声明”的方式,更让人不得不猜想,这两家企业似乎已经有相当“暧昧”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混改”二字确确实实摆在北汽的头顶。年7月,北京领导在调研北汽集团时,就对北汽混改进行了明确批示。而在北汽年战略规划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推进混改的深化。当时间来到年年底,奇瑞和长安新能源已经初步完成混改,北汽的混改或许也已经走近临界点。

李书福说过未来汽车企业只有四五家存活下来,与丰田、大众、通用这样的跨国巨头扳手腕,单凭吉利或者是北汽一家的力量,都只能被完爆。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吉利与北汽之间如果能够达成合作,聚拢作为国企的北汽和民营汽车企业中佼佼者吉利之力,中国汽车工业或许才能第一次有能够真正站上世界舞台的机会。

吉利手中9.69%,北汽手中9.9%。如果吉利和北汽真的能够通过混改走到一起,稍加努力就能占据超过20%的戴姆勒股份,拥有对这个跨国巨头真正的话语权……

结语

当汽车行业即将进入年代的大门,当全球车市都在遭遇着一波销量下滑,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或将彻底改变汽车面貌的时候,合纵连横是汽车企业普遍的应对之举。从FCA与PSA的合作,到日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抱团,再到雷诺日产联盟的起死回生,当下这个时代,合作显然比争斗更合时宜。

无论对戴姆勒、北汽还是吉利,抱团显然都更可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